當前位置: 首頁 > 經濟師 > 經濟師備考資料 > 2013年經濟師考試《初級人力資源》講義:第十章

2013年經濟師考試《初級人力資源》講義:第十章

更新時間:2013-05-24 11:00:02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摘要 2013年經濟師考試《初級人力資源》講義:第十章勞動力市場

  點擊查看:2013年經濟師考試《初級人力資源》講義匯總

  第十章 勞動力市場

  1. 勞動力市場是一種要素市場。

  勞動市場以一定的工資率將勞動者配置于一定的工作崗位上。

  勞動力市場的特征:①勞動力市場的特殊性;②勞動力市場的多樣性;③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性;④勞動力市場交易對象的難以衡量性;⑤勞動力市場交易的延續(xù)性;⑥勞動力市場交易條件的復雜性;⑦勞動力的出售者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地位不利性。

  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的所有權并沒有轉移,轉移的只是勞動力的使用權。

  勞動力市場的分散性和難以辨認性會導致勞動力市場上供求雙方之間的匹配很難。

  勞動力市場上供求雙方之間的匹配之所以很難,是因為勞動力交易對象的特性難以衡量。

  2. 勞動力市場分別可以被劃分為全國性勞動力市場和地區(qū)性勞動力市場;外部勞動力市場和內部勞動力市場,優(yōu)等勞動力市場和次等勞動力市場。

  內部勞動力市場則是指在大型組織內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規(guī)則和程序指導組織內部的雇傭關系調整所形成的一種有序的內部人力資源市場。這種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組織通常只從外部雇用填補較低級別崗位的勞動者,組織內的中高層職位一般都是通過內部晉升來實現(xiàn)的。

  優(yōu)等勞動力市場和次等勞動力市場的劃分是基于一種雙層勞動力市場理論。

  優(yōu)等勞動力市場的特征是:勞動力市場的就業(yè)條件好,工資福利水平高,工作環(huán)境良好,職業(yè)保障性強。

  貧窮、歧視、因各種原因所導致的技能缺乏等是造成兩種勞動力市場之間出現(xiàn)相對隔離的主要原因。

  3. 勞動力需求,從宏觀角度來說,是指在一定的市場工資率下,各行業(yè)的勞動力需求量總和。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則是指在一定的市場工資率水平上,企業(yè)所需要的某種既定質量的勞動力的數(shù)量。

  對商品的需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需求,另外一種是間接需求或派生需求。

  派生需求:由于對某種能夠給人帶來滿足的最終產品的需求而導致的對于生產這種產品的生產要素需求。

  對勞動力需求就是一種間接需求或派生需求。派生需求的性質導致了勞動力的需求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4. 勞動力需求曲線是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的,斜率為負,表明:工資率上升,則勞動力需求量減少;反之,工資率下降,則勞動力需求增加。

  規(guī)模效應又被稱為產出效應,它是指工資率變動首先通過直接作用于生產規(guī);虍a出規(guī)模,從而進一步影響勞動力需求量的作用過程及其結果。

  替代效應:指工資率變動首先通過直接作用于資本和勞動力的相對投入比例,繼而進一步影響勞動力需求量時的作用過程及其結果。

  工資率是影響勞動力需求量的主導因素。

  勞動力需求自身工資彈性主要有三種情況:富有彈性、缺乏彈性、單位彈性。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工資率變動所產生的規(guī)模效應和替代效應的作用方向都是相同的,即工資率上升的規(guī)模效應導致勞動力需求量下降,其替代效應也導致勞動力需求量下降;而工資率下降的規(guī)模效應導致勞動力需求量上升,其替代效應也 導致勞動力需求量上升。

  產品需求的變化通常只會對勞動力需求量產生規(guī)模效應或產出效應,而不會產生替代效應。

  資本價格變化對勞動力需求的最終影響將取決于哪種效應的力量更大。如資本價格上升的規(guī)模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則最終的勞動力需求將下降,反之則上升;如果資本價格下降的規(guī)模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則最終的勞動力需求將上升,反之則下降。

  5. 從本質上說,勞動力供給不僅僅是一個數(shù)量的概念,同時也有其質量內涵。

  勞動力的異質性是勞動力市場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沒有兩個人是絕對相同的。

  市場或企業(yè)所面臨的勞動力供給曲線的情況有:垂直形狀、向上傾斜、向下形狀。

  反映比較常見的行業(yè)市場勞動力供給狀況的勞動力供給曲線的形狀是向上傾斜。

  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工資率上升所帶來的替代效應大于收入效應,那么勞動力供給曲線就呈現(xiàn)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的形狀,曲線具有正的斜率;如果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那么勞動力供給曲線呈現(xiàn)出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傾斜的形狀,曲線具有負的斜率。工資率上升從而收入增加則很可能會促使人們?yōu)樽非笳w生活質量的提高而增加閑暇時間,減少工作時間,減少勞動力供給。 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后彎曲的勞動力供給曲線”。

  6. 影響一個社會的勞動力供給總量的因素:(1)人口的規(guī)模與人口構成;(2)每一位勞動者的勞動力供給意愿強弱:①市場工資率②個人財富總量③個人偏好;(3)工作周的長度與節(jié)假日的長度。

  7. 勞動力市場均衡,是指在某一市場工資率下,勞動力需求正好等于勞動力供給這樣一種狀況。此時的工資率即為均衡工資率或市場出清工資率,在這一工資率下通過市場實現(xiàn)的就業(yè)量即為均衡就業(yè)量。

  勞動力需求曲線移動:向右移動意味著在工資率不變的情況下,需求擴大了。 均衡工資率和就業(yè)量均隨需求曲線右移而上升。反之,當供給曲線不變而需求曲線左移時,均衡工資率和均衡就業(yè)量同時下降。

  8. 政府促進就業(yè)的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產業(yè)政策選擇和就業(yè)結構調整等。

分享到: 編輯:環(huán)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經濟師資格查詢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shù)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huán)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