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社會工作綜合能力重點資料(四)
51、人生發(fā)展各階段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發(fā)展特征:
時期 |
生理 |
心理 |
發(fā)展特征或問題 |
|
1、嬰兒到3歲 |
1、認知處于感覺運動階段 |
1、依戀的形成 |
兒童階段 |
1、3-12歲 |
1、邏輯思維形成推理能力增強 |
1、早期面臨主動性或內疚的沖突2、面對挑戰(zhàn)失敗容易內疚,成功形成有能力的美德 |
青少年(從青春期開始到20多歲 |
1、進入青春期、生長迅速、、2、生理機能逐步增強,生理和心理發(fā)展不平衡, |
1、智力高峰,推理和解決問題更加整合,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及處世方法2、接受朋輩團體行為規(guī)范3、逐步控制情緒權利意識增強。 |
1、自我意識繼續(xù)發(fā)展,出現(xiàn)認同危機容易越軌和出現(xiàn)行為偏差2、形成忠貞美德 |
|
|
1、嘗試多個角色的轉型認識和實際能力上升2、心智功能活躍,個人特長在工作中體現(xiàn)解決問題更加充滿智慧3人生經(jīng)驗豐富熟練處理各種社會關系 |
1、情感趨于穩(wěn)定深沉 |
老年(65歲以后進入) |
1、生理功能和認知 |
1、思維內容偏重回憶對角色轉變和發(fā)揮余熱的認知社會地位下降 |
1、角色變化,2、自我整合是主要危機,解決后形成智慧的美德。 |
52、社會工作理論是社會工作專業(yè)知識產生與發(fā)展的重要標志,更是為社工實踐提供了方法和原則。是關于社會工作理念、社會工作實踐的系統(tǒng)化的觀點、是關于社會工作專業(yè)的性質、目的、過程和方法的理論。社會工作理論的在社會工作中的功能:解釋、預測、確定干預的辦法和模式、發(fā)展新理論。
5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對社會工作的影響始于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成為社工的主導。提出A人的心靈是由意識、前意識、潛意識構成的。意識是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覺察的想法和感受,前意識是很容易變?yōu)橐庾R的潛意識,即通過思考可以察覺的部分。潛意識則是精神分析的核心。B意識過程是符合理性的,而潛意識則是非理性的,或者說根本沒有進入理性層面;C認為潛意識對人的行為影響是無所不在的,甚至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有潛意識的影響。D把人的性驅力發(fā)展作為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基礎。E人的性心理分為: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器期。轉自環(huán) 球 網(wǎng) 校edu24ol.com
54、精神分析理論的實務原則:治療過程中,推崇個別化的原則、強調要與受助人簽定治療協(xié)議、治療者要為受助人提供安全與支持的環(huán)境,以保證受助者能夠順利了解他隱藏在潛意識中的經(jīng)驗,并要保證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負面情緒不會給受助人造成新的傷害、治療采用的方法是自由聯(lián)想、在治療過程中治療者要傾聽和感受受助人的想法與感受,要給予支持、接納與理解。
55、精神分析治療過程分治療情境的建立、治療關系的建立和治療性對話。
56、治療性對話是治療的實質階段,包括自由聯(lián)想、治療性傾聽、詮釋過程。
57、認知行為理論的實務原則:A界定服務對象的問題的原則:服務對象的問題與他的其他行為一樣是學習的來的、服務對象的外在性和內在性、服務對象機器處境的差異性。B在社會實務中運用認知理論的原則:尊重個人的自主決定和信念;助服務對象改變錯誤的認知、建立正確的認知;在正確認知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專業(yè)關系,并鼓勵服務對象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以實現(xiàn)助人和自助的目標。
58大衛(wèi)豪從理關注的角度將社會工作理論劃分為“支持社會工作理論”和“社會工作理論”;佩恩把社會工作理論分為“為實踐服務的理論”和“實踐理論”。
社會工作理論分類圖表:
理論 |
基本觀點 代表人物 |
主要觀點 |
實務原則 |
|
大衛(wèi) 豪支持社會工作的理論和社會工作理論、佩恩的“為實踐服務的理論”和“實踐理論” |
社會工作理論是社會各種專業(yè)的性質、目的、過程和方法的理論。 |
佩恩從本體論和方法論的角度劃分為實證主義(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 |
|
弗洛伊德,理論始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60年代成為臨床主導。 |
心靈是由意識潛意識和前意識構成,潛意識的核心,治療的焦點是自我的強化上,性心理是人心理發(fā)展的基礎。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器期。 |
治療過程中,推崇個別化的原則、強調要與受助人簽定治療協(xié)議、治療者要為受助人提供安全與支持的環(huán)境,治療采用的方法是自由聯(lián)想、要傾聽和感受受助人的想法與感受,要給予支持、接納與理解。 |
認知行為理 論 |
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 埃里斯提出認知ABC情緒理論框架 |
人的行為受學習過程中對環(huán)境的觀察和解釋的影響,前置事件目標行為和結果, |
確定評估重點、專業(yè)關系建立、社工是教育者和伙伴。 |
社會支持理 論 |
鮑爾拜-依附理論,20SJ60年代斯拜科特 林南 |
強調通過干預個人的社會網(wǎng)絡來改變其在個人生活中的作用 |
影響社會支持程度的因素:發(fā)展因素、個人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社會支持網(wǎng)絡的作用:預防、治療和恢復。 |
生態(tài)系統(tǒng)理 論 |
1971年貝塔郎菲 赫恩提出全人或全貌的概念,平克斯和米納罕系統(tǒng)提出,被看做是社會工作廣泛應用 |
社會環(huán)境分三類:非正式的或原生的如家,正式如社區(qū),社會系統(tǒng)學校 折中性 綜融性 |
個人問題和環(huán)境有關要從不同角度分析服務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的動態(tài)的從生態(tài)出發(fā)不同層面解決 |
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 |
14世紀意大利,20SJ60年代人本主義代表存在主義,馬斯洛,羅杰斯 |
人本相信人的理性相信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選擇行動,存在主義人為人具有選擇的自由 |
誠實和真誠、溫暖、尊重和接納、同理(同感)強調個人生命的意義包括個人的痛苦的經(jīng)驗都有意義。 |
增能理論 |
19世紀就存在,所羅門1976提出,1980年左右社工進入增能時代 |
強調尊重服務對象,幫助他們增強能力能力不是稀缺資源是可以增強的,三個層次:個人層次、人際關系層次、環(huán)境層次 |
伙伴關系、重能力非缺陷、維持人和環(huán)境兩個焦點、服務對象是積極的主體、以主業(yè)倫理為依據(jù),有意識選擇“缺乏能力的人”為對象 |
59、馬爾科姆。佩恩則從本體論和方法論的角度把社會工作理論劃分為實證主義(現(xiàn)代主義)理論和后現(xiàn)代理論;
60、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對社會工作的影響始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到了60年代成為臨床社會工作的主導。
最新資訊
- 社工接案的六個步驟2024-05-08
- 2024年社工考試重點匯總(各級別+各科目)2024-04-23
- 2024年社會工作者中級實務考試重點第十五章2024-03-20
- 2024年社會工作者中級實務考試重點第十四章2024-03-19
- 2024年社工中級政策與法規(guī)考試重點(第十四章)2024-03-19
- 2024年社工實務初級考點歸納第14章2024-03-19
- 2024年社工實務初級考點歸納第13章2024-03-18
- 2024年社會工作者中級實務考試重點第十三章2024-03-18
- 2024年社工中級政策與法規(guī)考試重點(第十三章)2024-03-18
- 2024年社工實務初級考點歸納第12章2024-03-15